图片加载错误
新闻详情

《菊与刀》:日本矛盾个性的“德”与“恶”

发布时间:2019-09-06 来源:九丘伴读 阅读量:8537

“菊”是日本皇室的象征,“刀”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体现。

作者用两个词表示日本人的两种矛盾的性格:好战而祥和,黩武而好美,傲慢而尚礼,呆板而善变,驯服而倔强,忠贞而叛逆,勇敢而懦弱,保守而喜新。

《菊与刀》虽是外国人眼中的日本,但却对日本文化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解答。

01对秩序、等级制度的坚持

“整个日本历史,就是一个严密的等级制度历史。”

“各守本位”是描述他们等级思想的关键词。在人际关系中,每个人都有其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,每人都应安守其地位,享受其地位应得的权利,履行该地位所要求的义务。一个人必须向地位高于他的人表示敬意,而地位高的人不得侵犯地位低的人的权利,否则地位低的人的报复是正当的。

在不同辈分中,日本人表现出“各得其所”的礼节和各种规矩,而比起辈分和年龄的大小,性别对于一个人在等级制中的地位也有决定作用。日本的妇女必须走在丈夫的身后,表示她们的地位低丈夫一等。也有些穿西服的女性会和丈夫并肩行走,或是在进出门的时候走在前面,但是换上了和服,就必须走在丈夫身后。

等级制度在日本人心里有着不可侵犯的权威性,日本人会把这样的观念运用到他们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等广泛领域中。他们知道应该对于一个“适得其所”的人表达敬意,就算他们只是这个集团中的毫无影响力的边缘人物。

虽然日本有着浓厚的等级意识,可却并不妨碍日本成为一个有效的民主国家,“惧上”、“欺下”虽然是日本人的思想特点,可唯独没有人和自己的集团作对,更不会有人与自己的上级作对,但是他们却敢反驳政府,敢怒骂总理大臣。日本人之所以对秩序、等级制如此信赖,是因为他们为等级制赋予了正当性,把它作为一种可行的社会结构,他们认为有等级才会有秩序和发展。

02报恩:不容回避的人生主题

日本文化中,一个人生下来就会"负恩",这里的负恩,基本就跟负债差不多。对于日本人来说,如果称得上“恩”,在接受之后,就是一生的债务。知恩不报是不道德的,而且报恩,应该是积极且持续性的,用我们的话来形容,就是“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”。

恩分为不同范畴:一种是无限的恩,即无以为报的恩,如天皇所赐之恩,父母养育之恩;另一种是“数量”上相等且在一定时间里能够还清的恩情,比如对他们的帮助,他们能通过日后反过来帮助你偿还这份恩情。

而这种报恩文化对日本人的影响是到骨子里的,大多数日本人都是比较克制且独来独往的,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,也不愿意和人深交,因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,一旦受恩,就得还,这对他们来说,不是简单的一份恩情,而是挂在他们心里的“负担”。

关于日本人不爱给别人添麻烦,有这样一则事件:

恐怖组织绑架一名日本人质,该人质母亲在记者会上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请政府救自己的儿子,而是先开口向社会道歉,再向政府请求救援。因为儿子被抓给政府带来了麻烦,惊动了日本民众让她觉得非常抱歉。

对日本人来说,若你给他人造成不便,道歉是很重要的一件事。或许,对他们来说,做事不给他人添麻烦就是一种美德。

03维护对名誉的道义

对日本人来说,维护个人名誉所承担的“道义”,是一种义务。也就是保证自己名声和荣誉不受玷污是一种个人义务。

无论是报恩或者是报仇,日本人都会认真对待,也都能体现其的美德。日本不像我们那样区分两者,我们认为报仇是侵犯,而报恩不是侵犯。在他们看来,只有“道义范围”之外的行为才算是侵犯。所以,如果他们受到侮辱和诽谤,就不算是侵犯,而是“公平算账”。

除了自己守规矩、保持自己的名声以外,还有消除和血洗诽谤和侮辱的义务,必要的时候还要对诽谤者进行报复,严重的还要自杀。这是他们维护名誉的一种手段,我们常常听到“切腹自尽”,在日本人眼里意为“我把我的灵魂掏出来给你看,以正我的清白”,在日本人眼里,生命和名誉他们更愿意选择名誉放弃生命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日本也不断在变化,《菊与刀》与日本真正的文化存在一定出入,但总体而言,这本书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参考。

《菊与刀》

本书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,讲到明治维新,再分述日本人风俗习惯、道德观念、一直到怎样“自我训练”(修养)和孩子怎样受教育。全书夹叙夹议,抛开了对樱花、茶道、武士道等煽情描述,更多是对家庭关系、精神信仰进行白描式的对比,诸如美国人和日本人看待健康、物质、战争宣传、家族关系等的不同观念。

《菊与刀》直接影响了美国对日政策,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的成功也证明了《菊与刀》对日本人所做研究的成功。从此,西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热潮也揭开了序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