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时代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与管理
近年来,国家愈来愈重视教材工作,中央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、教育部成立教材局并发布了一系列文件,加强教材的建设和管理。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“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,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”,强调了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重要属性,表明教材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,体现了党中央对教材工作的高度重视。
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,职业教育教材在塑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,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作为教材中的“领头羊”,是经过层层筛选、优中选优产生的,占据引领地位。本文结合“十四五”期间,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的评选和使用,如“十四五”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(简称教育部国规教材)、国家级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材(简称人社部规划教材)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“十四五”规划教材(简称住建部规划教材)等,以及目前职业教材的发展情况,对教材规划提出建议。
完善规划教材的申报渠道
随着《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》的普遍实施,各地选用教材越来越严格,规划教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,越来越重要,其申报的渠道也应该有所增加。
以“十四五”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申报和评选为例,其申报范围广、任务重、时间紧,各省教育厅起到了重要作用,承担了很大的工作,使得教材的评选顺利进行。本次的评选方式和以往不同,主要由学校申报,教育部直属高校、各行业教指委有少量名额。申报的主体变为学校,优点是评选效率变高,各学校百花齐放,新增的出版单位也随之增加,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,包括一些优质院校名额不足、企业主导教材无法申报、精品教材的评选渠道不够等,针对这些情况,提出以下建议。
增加专业出版社的推荐名额 不少出版社依靠各部委,在行业、企业中影响很广,其作者群体、编辑群体等都有保障,对教材的编写质量、销量、各院校的反馈也更加清晰,建议有规划教材推荐名额。
龙头企业应有推荐名额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色,就是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越来越多的教材也采用了校企合编的方式。不少职院和当地的企业关系密切,为企业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,促进就业,推动产业发展。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建议应有教材推荐名额。
增加技工院校的推荐名额 现在规划教材要求申报至各省教育厅,这导致不少技工院校因不归教育厅管,而没法申报,建议打通技工院校申报权限,技工和职院教材互通。
相关部委的推荐名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涉及人民群众重大安全和财产保障的部门,往往和行业最为相关,这些部委应组织行业、院校专家,编写适合的教材,经审核后的教材,应优先入选。
加强教师选用、建设规划教材的意识
早在“十五”期间,教育部就发布过国家级规划教材目录,但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和使用方法,直至2019年12月,教育部印发《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》,对规划教材的职责管理、审核、选用与使用等进行说明,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教材工作,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和管理进入统筹设计、精准管理的新阶段。
近年来,教材的选用和建设越来越严格,一些省教育厅会考核教育部国规教材的选用占学校总教材的比例,学校在建设教材时“非新形态教材不建”,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规划教材建设的重视,突出了规划教材的重要地位。但是,还是有一些精品教材,由于是新版教材或者没有机会评为规划教材,而无法被院校广泛选用;部分老师只重视国家级规划教材,对一些省部级规划教材“视而不见”;优质教材的建设方法并没有普及和宣传,导致一些老师在建设教材时走了弯路等。这些情况亟须解决,建议如下:
教材的选用渠道更多元化 除教育部国规教材外,人社部、住建部、工信部等部委评选的规划教材,因更具专业特色,可推荐其中精品教材,纳入各省和国家教材库,便于更多老师选择。
教材建设更规范化 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建设是有规律和特点的,一门教材在建设初期就要以“规划教材”为引领,高标准、高质量、高效率地完成编写。充分发挥规划教材的示范作用,以各种形式宣传国家级、省级规划教材的优秀案例,号召教师多学习规划教材的建设。
做好技工规划教材与职业规划教材对接
技工层次教育与职业层次教育有几大共同点:教材均面向初中或高中毕业学生,学生的群体、层次、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都基本相同;这些院校均要对接职业岗位需求,强调校企合作、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并重,突出“做中学,做中教”等职业教育理念和产教融合类型特征;学生在校时,均可参加各级别的技能大赛;毕业后,均可参与就业或者选择继续深造读书。
虽然学生素质、对接岗位、教学的目标和方式都基本相同,但是这些学生使用教材的范围不同。技工院校归属人社部,教材的选订需要从“人社部技工教材目录”中选择;职业院校归属教育部,教材需要从“国家规划教材目录或教材库”中选择。这导致技工院校和中职院校的教材,不能互相选择,不少优秀的教材不能互通。
建议加快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教材使用的对接,共用优秀教材,具体措施有:
建立中间教材库 可以某些专业试行,推荐适合双方共同使用的精品教材,结合行业,共建中间教材库。
完善自身教材库 人社部规划教材和教育部规划教材,应吸纳彼此的优秀教材,充实自身教材库的种类和数量。
建立认证体系 如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,彼此均认可教育部国规教材、人社部规划教材,更便于老师和学生用书。